走到乌兰县的时候,我要在这里小停一下,我知道在铜普乡东侧10公里处的大山里有一座都兰寺,是海西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向着都兰寺进发的时候,我们是沿着山谷的走势前行的,一路上见周围都是高山耸立,伴随着公路,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在潺潺的奔流着,同车的人告诉我,这就是都兰河的上游。
我发现,这里的河水很清,很纯。
心中极是喜爱。
前面到了一条宽阔的山谷,发现公路北面的半山坡上有一座色彩鲜艳的寺院,不用问,那就是都兰寺了。
下了车,信步走过去,先到了寺外的佛塔前,又来到塔旁的几处民居门口。很想找个人搭话,可是冷风横吹,“门前冷落人面无”。
徘徊了一会,还是忍不住在一户人家的门上轻轻敲了几下。没想到从屋里出来的竟是一位看样子只有十五六岁的小僧人。
经交谈得知,他就是都兰寺的僧人,这个屋子是他的家,屋里还有他的父亲和母亲。
小僧人领我进了都兰寺。
原来,这孩子在七岁时就入寺了,入寺时还举行了剃度仪式,脱去俗衣,改穿僧服,由师父教读藏文以及简单的经文念诵。
我问他是否习惯寺里的生活,他说,现在早已完全适应了,觉得人就应该生活在寺院里。
都兰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元年(1271年)。据说当时有阿嘉措等多位著名的禅师在这里的林中坐禅,他们感觉这里极有灵气。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到塔尔寺讲经,道希汗禅师专程到塔尔寺朝拜,得到三世达赖喇嘛准许,在塔延山口修建了一所静虑室(禅室),这就是都兰寺的雏型。
明崇祯七年,西藏哲蚌寺高僧霞巴丹津来青海传教,主持塔延山口静虑室,他历时四年,将原来的禅堂扩建成一座正规的格鲁派寺院。因为它位于都兰河畔,从此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都兰寺。
在清朝时,这里一度建有王府,并设置行署,成为海西这一广大地域的政教中心。都兰寺居青海海西地区各藏传佛教寺院之首,僧人达到千余名。
可惜,都兰寺在50年代末被拆毁,直到八十年代后才得以重建。
在都兰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位于都兰寺西侧的时轮大塔,塔高有30多米,塔的四周是砖石砌成的白色墙,以朱红色漆边。大塔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是一座典型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瓶形塔。小僧人告诉我,每到夜晚,这座时轮大塔就会发出白色的光,所以人们又称它是“都兰寺白光塔”,有许多僧众专程来塔前磕头、祈祷。这座佛塔在蒙藏地区是有极大影响的。
为了拍到都兰寺的全景,我涉过都兰河,向南岸的山坡攀登。
高原的天空纯净透明,空中不多的几朵云彩,洁白如羽,飘浮在巍峨的雪山旁,壮丽中更添加了几分秀美。
在一片平坦的地方,有一处牧民的房舍。我走过去,寻问他的生活情况。他正在与几个人一起往三轮车上装羊粪,他说这是农民们上好的肥料。
经寻问得知,他放养着300多只羊,不过他已改了过去住帐篷的习惯,现在住上了砖瓦房。可以看出,在这遥远的深山里,他生活得很快乐。
登上高坡,回望都兰寺,在一片苍茫的山谷中,显得格外艳丽,谷底就是那潺潺流淌的都兰河。
顺着山谷,高速公路和铁路像彩带一样并着肩膀伸向远方,一列火车长鸣着飞驰而过,在山谷里留下久久的回响。
我记起一句话:
如果你对着山谷喊:“我恨你!”反馈回来的声音就是:“我恨你!”
如果你对着山谷喊:“我爱你!”反馈回来的声音就是:“我爱你!”
清清的都兰河,在我脚下潺潺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