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MIX为全面屏下了第一个定义开始。从iphoneX的大刘海,到一加6、华为p20的小刘海,到坚果R1的美人尖,到oppo Find X、VIVO NEX的机械升降结构,到oppo的水滴屏,到近日排着队一起曝光的三块滑盖结构手机。两年以来,各家手机厂商都一直在为了真正的全面屏这个目标探索。

无论如何,按照小编的观点,机械结构和异形屏的方案都是过度方案,全面屏是手机的发展方向,而这两种方案必然不是未来全面屏的发展方向,只是一种为了提高屏占比的妥协而已。
❶
最佳的异形屏方案?——水滴屏(美人尖)
国内首款这种方案手机的发布应该是坚果R1,发布时很多网友评论美人尖是一种比刘海还要丑的设计,而从设计角度上来说,对屏幕完整度破坏程度越小的异性屏显然是更优秀的。

8月23日,OPPO R17系列发布,相比于坚果R1的美人尖,OPPO宣传用词水滴屏,在过度处理上更为圆滑,异性屏线条也更为流畅,可以说是看起来更自然一些。

相比于机械结构,这种方案无疑是对手机结构要求和内部设计要求更小的一种方案,相信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设计,并且会迅速下放到千元机机型上。
❶
未来设计?——自动升降结构
OPPO FindX 和VIVO NEX的接连发布,无疑是对当时千篇一律的智能手机市场一个极大的振奋,这两款手机一反用户对于OPPO和VIVO 以往高价低配,没有创新的刻板印象,当时也是市场反映极为强烈。
vivo NEX 是通过手机的上半部分安装了一个微型螺旋步进电机,来升起前置摄像头的;而更加极端一些的 OPPO Find X 则在手机上半部分加入了一个非常大的电机来驱动顶部机械模块的升降。
采用升降式结构,不仅直观提升了手机的正面屏占比,还可以在应该调用摄像头的时候,优雅抬起,带来极高屏占比的同时 ,也具有了强烈的科技感。
但是相比于传统手机的设计方案,这两台手机也都有非常大的牺牲:现在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在手机中塞一个电机显然占据了本身就很有限的机身空间;尤其是这个电机的体积不算小,因此就无法解决带来的体积和厚度问题,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都不算小;在手机中机械结构越来越少的今天,Find X 和 NEX 中复杂的机械结构带来的使用寿命和镜头进灰的问题都是存在的。
❶
目前最好的全面屏方案?——手动滑盖结构
手动滑盖的机械结构在手机行业曾经是最常见的设计之一,无论是曾经的霸主摩托罗拉,还是现在的行业巨头三星,还有已经消失的索尼爱立信都曾经推出过非常多经典的滑盖手机。

moto Z10

现在这种经典设计又要重回手机市场了,8 月 30 日,荣耀 Magic 2 在 IFA 亮相,采用手动滑盖的全面屏设计,前置摄像头则藏在滑盖之中。

巧的是 Magic 2 面世之后,小米这边亲自曝光了小米 MIX 3(疑似) 的外观,同样采用滑盖设计(从暗示来看也是手动的),小米总裁林斌还配上了「对不起,撞脸了」的自嘲。

8 月 31 日,联想掌门人常程也发了一条微博视频,里面的视频也「暗示」自己的新手机也是滑盖全面屏。

荣耀 Magic 2 和 小米 MIX 3 都想通过手动滑盖的方式,规避电机带来的种种影响,他们能达到目的吗?
相比于OPPO和VIVO两款手机的设计,这三款滑盖设计的手机省去了大体积的机械升降结构,这必然对手机电池大小和散热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而且这种结构相比于异形屏,正面屏幕的观感无疑也是更为优秀的,几乎可以说目前提高手机屏占比的最佳方案了。手动滑盖的缺点也很明显,作为功能机时代的主流设计,「手动滑盖」很难避免排线寿命的问题。这种机械结构的故障率明显还是要稍高的。
无论如何,我认为滑盖设计的全面屏手机还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产品,而真正的全面屏,只能等待屏下摄像头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