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抉择?放弃美国的高薪,为祖国短道速滑付出心血。
她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回到祖国,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中国短道速滑,带领中国队再次走向巅峰,有人管她叫“短道速滑教母”,她,就是李琰。
当初祖国发来邀请,李琰心中五味杂陈。
一边是美国队提供的丰厚薪酬和女儿的求学就医,另一边是祖国队伍的邀请与期盼。
她在家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李琰心中一软,忙把女儿抱回床上。
女儿已经长大了不少,再过几年就是个小姑娘了。
李琰心想,这几年是女儿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我岂能抛下她独自回国?
第二天清晨,李琰下定决心婉拒国内的邀请。
可当她拿起电话再三犹豫,最终还是没有按下拨出键。
因为她知道,此时此刻,国家队比什么都需要她——需要她的经验,需要她的鼓励,更需要她点燃那团正在萎缩的火种。
终究还是义无反顾回国了。
临行前女儿抱着李琰哭个不停,李琰只能轻声安慰,眼泪却也在眼眶中打转。
“妈妈很快就回来,乖乖听话。”
她在女儿额头印下一吻,站起身来时,脸上已经挂满了泪痕。
毅然决然回国执教养成女儿
2003年在美国执教青年队期间,李琰的女儿也来到了这个世界。
为了更投入到国家队,李琰无法太过关心家庭。
幸好丈夫放弃工作照顾女儿,从而让李琰更专注事业。
起初,李琰还能抽空陪伴女儿一段时间。
可国家队的事务越来越多,李琰根本无暇顾及家庭。
女婴刚满周岁学会走路那天,李琰竟然错过了。
当她匆匆赶回家时,女儿已经在地上摇摇晃晃走了好几步,丈夫拍视频招呼她过来观看。
李琰心中自责不已。
女儿最重要的时刻居然没有陪在她身边!她难过地抱起女儿细细亲吻,发誓下次一定会陪着她。
可后来国家队训练越发繁重,李琰终究还是食言了。
后来2006年,祖国的召唤让李琰下定决心回国。
为此她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和不到2岁的女儿也告别。
起初孩子还不太明白妈妈这一举动的用心,只是躲在爸爸怀里不住地哭。
眼看女儿这般难舍难分的模样,李琰也鼻子发酸,泪在眼眶中打转。
然而一想到国家此刻最需要自己,她又坚定了回国建队的信心。
虽然舍不得,但她知道这是唯一的选择。
当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开始了崛起之路
面对高薪的诱惑,李琰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
因为她知道,此时此刻,国家队比什么都需要她。
当她再次回到训练场地,队员们的眼神明显和从前不同了。
其中尤其与王濛之间,矛盾一触即发。
王濛常常抱怨李琰偶尔说出的英语单词,在她看来就是不尊重队员。
殊不知,李琰刚从美国回来,本就是习惯说英语。
这需要时间适应,绝非故意。
两人之间的误会随着时间推移,越积越深。
终于,在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上,矛盾公开化。
王濛夺得1500米铜牌后,当着记者和观众的面宣称李琰没有给她制定任何战术,还申请回地方队。
这番言论让李琰难堪至极。
比赛结束后,李琰独自坐在场馆角落,心乱如麻。
她明明给每位队员都制定了得力的应对策略,王濛却这样当众指责她,无法反驳。
“我真的有那么差吗?”李琰自问道,泪水终于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她不得不请假回美国调整心态。
在那段时间里,李琰反复自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队员们都如此疏远我?经过深思熟虑,她终于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有真正走进队员,理解他们的想法。
鼓起勇气面对问题,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
回国后,李琰做出了改变。
她开始主动接触队员、倾听他们的诉求,渐渐化解了之间的隔阂。
她找出每个队员的优劣势,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她甚至为王濛专门制定了一套战术,帮助她发挥更强的爆发力。
没过多久,训练果实初现。
在2007-2008赛季,王濛连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李琰新战术的成效昭然若揭。
2009年李琰生日当天,王濛还特意组织队友为她准备了横幅,一行人开心祝贺,已不再是单纯的教练和学员,更像一对要好的朋友。
“生日快乐,教练!”当王濛亲自为李琰送上蛋糕和礼物时,李琰激动得眼泪打转。
她没想到王濛会突然为她准备生日会,心中既惊又喜。
“谢谢你们,我会继续努力教好大家!”她如此表示。
王濛也红了眼眶:“对不起,教练,我不该怀疑您。
是我太冲动了。”
李琰摇头以示不介意,两个人投入一个温暖的拥抱。
就这样,她和王濛之间的嫌隙从此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厚的友谊。
执教之初与王濛不和,后成莫逆之交
王濛最初对李琰这位美国归来的教练颇有微词,两人之间一度水火不容。
没想到几年后,王濛竟亲自带队友给李琰过生日,跪地叩谢。
这其中蕴含的转变之深,想必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
当初王濛无法理解李琰,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一来李琰刚从美国回国,偶尔说英语也无可厚非;二来训练方式上也未必两人能立刻达成共识。
然而王濛年少气盛,没有站在李琰的角度思考问题,于是矛盾便积累越来越深。
起初李琰也曾试图与王濛沟通,但王濛总是一味否定她的建议。
“你能理解我们的想法吗?你又熟悉国内的实际情况吗?”王濛质问道,“我看你不过是教练的皮相!”李琰听了心如刀绞,只能无奈离去。
好在,李琰没有与王濛置气,而是反思自己的问题。
她调整心态,主动接触队员,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渐渐赢得了每个人的认可。
特别是她为王濛专门设计的战术,对两人关系的修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此以后,李琰与王濛、队员之间形成了相互信任、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琰全情投入到中国队的建设,王濛在她的帮助下如虎添翼。
两人也由最初的若即若离,变成了会互相开玩笑的好朋友。
继任国家队教练之职,领军征战索契夺金
合同快到期时,李琰也难免心中五味杂陈。
毕竟这几年中国队在她的调教下进步神速,她也非常不舍队员们。
而队员们当然也舍不得李琰的离去。
“教练,您一定要留下来!”某天训练结束后,队员们围住李琰纷纷表示。
“是您带领我们走到今天,没有您我们根本没办法再进步下去!”王濛也红着眼圈道。
李琰感动不已,最终还是决定留任国家队。
2014年,她带队出征索契冬奥会,中国队在男女8个小项决赛全部有入围,最终斩获2金3银1铜的优异战绩,堪称中国短道速滑队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当中国国歌在会场中回荡,李琰激动地泣不成声。
多年以来,她无数次梦想着这一刻的到来,如今终于实现了!队员们也跑过来与她拥抱,没有了李琰的调教,哪里还会有他们今天的骄人战果?
结语:
李琰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她的人生也同样精彩绝伦。
从默默无闻到成名,从遭遇重创到奋力回击,从外国归来到重振故土......在一次次转折中,她依然选择了心中正确的道路。
面对高薪的诱惑,她毅然选择回国;在误会与争执中,她选择包容理解;在本可以安稳就任的时刻,她仍然留下来。
正是这样的胸怀与气魄,造就了李琰“短道速滑教母”的美名。
如今每每回首当年,李琰只会感慨万分。
虽然无法陪伴女儿长大,但看到中国短道速滑在自己带领下屡创佳绩,一切也都值了。
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当第二个、第三个王濛出现时,李琰定会骄傲地说,那也是我的弟子。
其实每每比赛结束,李琰都会偷偷抹去眼角的泪花。
她为队员们骄傲,也为自己这些年耕耘的心血感到欣慰。
女儿虽然错过了妈妈许多重要的日子,但她长大后会理解妈妈的用心。
李琰相信。
也只有这样的信念,才让她能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