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2年,凭借中国双人滑选手隋文静/韩聪的完美发挥,中国花样滑冰再次斩获金牌。
隋文静/韩聪举国旗展示金牌。
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拿下中国花滑冬奥首金,中国选手第一次登上这个由欧美人统治的最高领奖台,也让花滑这个“小众运动”为更多国人所知。
同年,“申赵”组合宣布退役,并于9月4日举办了一场售票的冰上婚礼,普鲁申科、亚古丁、浅田真央等国际知名花滑运动员出席并参与表演。这场冰上婚礼拉开中国花滑商业演出的序幕,也诞生了首个本土化的花滑商演品牌。
然而,随着2012年“申赵”组合宣布“封刀”,中国花滑项目就一直未能出现有国民级影响力的选手,加之近两年疫情的冲击,中国花滑商演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葱桶”组合这枚时隔12年的金牌,是否还能燃起国人的“花滑热”?
短暂十年
冬奥会最“好看”的项目是什么?答案一定少不了花样滑冰。
自冬奥2月4日开幕以来,花样滑冰凭借运动员的颜值、优雅的动作、漂亮的“考斯滕”(比赛服装)牢牢占据观众和网友的目光,羽生结弦挑战4A,俄罗斯“三套娃”等话题刷爆网络,仅在微博平台,花滑相关热搜就有上百个。
与其他竞速或对抗类运动不同,花样滑冰比赛中的艺术元素赋予了这个项目独特的观赏性。
2002年,还是名初中生的赵悦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参加盐湖城冬奥会的申雪和赵宏博,尽管“申赵”当年发挥失误遗憾摘铜,但赵悦还是被两人的表演深深打动。从此,她成为一名“冰迷”,这一看就是20年。
2006年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决赛,申雪/赵宏博表现出色,夺得铜牌。
2006年,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第一次离开连办三届的北京,南下落户南京,这也是家住江苏的赵悦第一次现场看到花滑比赛以及表演滑。2009年,进入冬奥赛季,为了亲眼见证“申赵”的奥运节目,已经在北京上大学的赵悦坐了将近一天时间的火车硬座,到了当年举办中国杯的广州。
2010年前,国内花滑国内冰迷能在现场一睹偶像风采的机会并不多,除了每年定期举办的全国锦标赛与中国杯,中国花滑商业演出市场还处于荒芜状态。温哥华夺金后,“申赵”顺势宣布举行冰上婚礼,同时,这场由化妆品牌安利雅姿赞助、体育产业公司盛力世家主控的活动,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场花滑商业演出,本土化商演品牌“冰上雅姿”也就此诞生。
根据媒体的报道,当时这场冰上婚礼共有约13000张可售门票,票价从最低的100元到最高的1080元不等,在演出前一天就已售罄。
在国外,花滑商演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走入正轨,日本首个花滑商演品牌“Prince Ice World”出现于1978年,美国IMG公司在1986年创办“Stars on Ice”。此后,各地区的花滑商演品牌陆续开花并延续至今。
因此,中国花滑商业化历史可谓十分短暂,2010年首场商演的成功举办,也让外国品牌看到中国市场的存在。2011年,瑞士知名品牌“Art on Ice”定名为“冰舞上海”走进中国,连续两年在上海开演。
不过,中国花滑商演“出道即巅峰”,“冰舞上海”只存在了两年;2016年,“冰上雅姿”与赞助商分道扬镳,变身为“冰上盛典”,然而只在同年举办过唯一一次演出。日本著名品牌“Fantasy on Ice”于2019年宣布将在2020年落地上海,但因疫情告吹。
2017年,中国弘越体育花费“上亿元”将IMG的花滑商演品牌“Stars on Ice”引入中国,命名为“冰上之星”,双方达成长达十年的独家战略合作协议。不过,仅举办两年三场后,“冰上之星”也陷入停办状态。
难以吸“金”
2017年,在北京上学的李萌和三位同学买了“冰上之星”最低档的80元座位票,观看了这场有庞清/佟健、普鲁申科等花滑运动员参加的商演。
李萌和同学都算不上“资深冰迷”,也认不全出场的运动员,但出于对花滑的兴趣,他们还是愿意在现场感受花滑表演的魅力。不过,李萌回忆道,这场表演上座率并不高,入场前场馆外仍有许多黄牛“抛售”门票。“感觉场馆挺空的,上座率大概也就一半,而且很明显大多数观众除了庞清/佟健都不太认识,经常冷场。”
在中国,花滑虽然算不上大众运动,但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根据益普索全球28国的问卷调查数据,在开赛前,最关注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的就是中国。百度指数也显示,花滑位居所有冬奥项目热度第三位。
但毋庸置疑的是, 从热度到“变现”仍有一定距离,而明星运动员是最好最快的“催化剂”。
日本男单选手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虽然未能实现三连冠,但却依然是“顶级流量”。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羽生结弦卫冕成功,后在其家乡仙台举办庆祝夺冠游行。据日媒报道,仅此次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达到约18亿日元(约合1.13亿元人民币)。而羽生结弦参与的商演更是场场满员,在2018年4~7月商演季,羽生结弦据称为日本滑联带来100亿日元(约合6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随着羽生结弦及其他有竞争力的选手相继出现,花滑商演的中心市场也从欧美转移到日本,一年中有10余家商演品牌在日本举办活动,其中不乏纯本地选手支撑起来的商演。
自“申赵”退役以来,中国的花滑队伍不缺少有国际奖牌竞争力的选手,例如男单的闫涵、金博洋,双人的庞清/佟健、张丹/张昊、隋文静/韩聪,以及实力稍弱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女单选手李子君等等。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也未能在更大程度上“破圈”,而现役选手参加商演也有着时间、精力等的限制。
而作为“申赵”铁粉的赵悦,虽然继续观看花滑比赛,也有其他比较喜欢的选手,却没再看过商演。“ 冰演本来就很少,另外本土选手没有那么有魅力让我兴师动众过去。”赵悦觉得,这些年来,国内花滑选手的“星光度”明显在下降。
一场商演的收入大约分为三部分:品牌赞助、票房以及周边商品销售。早在举办第一年“冰上雅姿”时,主办方就曾对媒体表示:“一场花滑商演的投入比举办大型演唱会要多,目前来看光靠票房肯定是不赚钱的。”
“冰上之星”在北京举办首场演出时,吸引到爱摩罗珠宝成为首席赞助商,战略合作伙伴包括新浪体育和北京现代,此外,官方合作伙伴中也有嘉实基金、掌众财富、8848钛金手机、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等品牌。但如今此项目已停滞三年,疫情影响下能否顺利重开依然是个未知数。
从“出圈”到“破圈”
不过,冬奥会期间花滑及选手的热度算得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俄罗斯女单选手“莎莎”特鲁索娃以及“千金”谢尔巴科娃,短时间内吸粉无数,“千金”在冬奥期间,微博涨粉超百万,入驻B站后16天内粉丝数量达到85万。中国选手也收获大批粉丝,其中隋文静/韩聪在冬奥会期间微博涨粉达122万。
昵称“千金”的谢尔巴科娃冬奥吸粉无数。
无论是羽生结弦的“4A执念”,还是隋文静/韩聪的金牌时刻,这届冬奥会不仅有传奇人物,也有动人故事。作为表演型运动的花滑,再次展示出强大的魅力与感染力。在利用好“明星效应”的同时,国内花滑商演也应该探寻内容形式上更多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花滑商演为“拼盘式”表演,被邀请的运动员通常会在一场商演中独自或与其他运动员合作表演1~2个节目。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若非熟知每位选手,这样的呈现方式未免会让人觉得稍显枯燥。欧洲有着“歌剧+花滑”“时尚+花滑”为主打的商演品牌。日本也做过冰上音乐剧的尝试,将《源氏物语》的故事搬到冰场上。
近年来,小众文化市场不缺少成功“破圈”的范例。综艺《声入人心》带动了音乐剧的火热,综艺《舞蹈风暴》、河南卫视春晚等节目也让“外行人”能够欣赏舞剧。而作为具备艺术元素的花滑,或许也有着相同的可能性。
国内也曾有过《跨界冰雪王》等综艺方面的尝试,但效果更加偏向娱乐性,缺乏系统展示选手专业能力的设计。在俄罗斯花滑大国,专业选手参演的Ice Age延续多年,并在2018年推出儿童版Ice Age Kids,与“达人秀”赛制类似,由专业教练担当导师,选择自己心仪的小选手,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
当然,一项运动商业化的成功与否,也与这项运动的人才储备紧密相关。冰上美育教育机构万域芳菲宣布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冰雪培训行业再获资本青睐。不过,令诸多冰迷担心的是,若中国花滑短期内未能再出现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轻选手,这一项目在国内的影响力势必要有所减弱。
冬奥这枚火种能否“燎”动冰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