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情片,Sir以前只服王家卫。
视角独特,风格鲜明。
开口就是金句,各种调侃男女间求而不得的爱与怨。
但最近。
Sir又发现了一个宝藏。
和王家卫一样,戴墨镜、出片慢、没剧本,全部自编自导。
而且只拍爱情片。
但,他比王家卫还要痴
和自己的每一个女主角都谈恋爱。
换言之,都是拍爱情,别人在编,他只记录。
这让别人怎么比得过?
今天这篇,可能比较小众。
但Sir觉得,如果你喜欢爱情片,对这种极致的疯子有兴趣,就一定不要错过他的这部新作。
《安妮特》
Annette
今年戛纳的开幕电影。
主演都是熟人,“老司机”亚当·德赖弗、法兰西女神玛丽昂·歌迪亚。
作为一个歌舞片,放映当天,获得了全场超过5分钟的掌声。
而导演莱奥·卡拉克斯(法国后新浪潮代表人物,被誉为戈达尔的接班人),更凭此片拿到了戛纳的最佳导演。
都说电影好,但在Sir看来。
除了电影本身,这更是一部属于导演个人非常私密的自传。
看这位法国王家卫,天才导演,当代最会拍爱情的人……
如何与自己传奇的半生和解。
要看懂故事,得先从导演自己开始讲起。
01
卡拉克斯的入行故事Sir百说不厌。
17岁,卡拉克斯离开中学后,不想再上学了,便只身来到巴黎。
在巴黎,他一个人都不认识。
他找了一份张贴小广告的工作,闲暇之余看了些电影。
看着镜头前女人的脸,也看着女人们身后的整个世界。
他逐渐意识到镜头背后,是属于他的位置。
于是,他买了一台16毫米摄影机,开始了他的电影之路。
但注意关键词,女人的脸。
女人,是他入行的原因,是他电影的绝对主角。
这目的,真的又流俗又纯洁。
甚至,一度还立下规矩。
他只拍和他谈恋爱的女演员。
甚至自信地说,被他看中的面孔放在电影里都会很好看。
其中最著名的,是朱丽叶·比诺什。
什么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卡拉克斯用自己的镜头给出了答案。
御用男主角+恋人女主角的搭配。
入行快40年,《安妮特》之前,只拍了五部长片,但部部都是经典。
其中《新桥恋人》(1991)更是法国当时历史上最贵的电影,耗资1.6亿法郎(约合1.86亿人民币)。
耗时三年,严重超支,直接拖垮了三任制片方,中途因为没钱停拍16个月。
如果不是法国文化部直接插手,斥资支持,把这部电影变成了国家资产,《新桥恋人》绝对无法完成。
这也侧面反映了卡拉克斯的电影,有多被宠爱。
甚至,他把拍电影慢的原因,也归结于此:
他找不到自己想拍的人(脸)。
潜台词是,除了自己的爱人。
这是一个一生都在把爱情感悟拍成电影的导演。
但同时,电影,也是他面对混沌世事寻找出路的手段。
极致的文艺+极端的自我。
知道了这一点,才可以明白《安妮特》在讲什么。
02
如何评价电影《安妮特》?
今年最值得看的歌舞片。
故事剧情很简单,两句话能概括:
一个“渣男”杀妻的故事,一个演员的自毁之路。
脱口秀演员亨利(亚当·德赖弗饰)与歌剧女高音安(玛丽昂·歌迪亚 饰)相恋,生下一个孩子,就是安妮特。
谈恋爱的时候,双方都处于上升期,可因为安妮特的到来,亨利提前迈入了中年危机。
他开始变得焦虑不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写不出新的段子。
直到,精心准备的表演,在舞台上完全失效。
被愤怒的观众赶下台,事业就此结束。
但另一边,安的事业却蒸蒸日上。
亨利的演出全面取消,安的演出供不应求。
丈夫心中的不平衡加剧,愤怒、嫉妒、不甘以及种种复杂心态。
让他决定“杀妻”。
终于,一家人在乘游艇度假期间,遭遇暴风雨,二人在甲板上发生了争吵,安失足掉入了海中,溺水身亡。
再之后,他把继承了母亲歌唱天赋的安妮特,当作了自己的敛财工具。
杀死妻子,利用女儿,真是一个纯种的“渣男”故事。
但相比于简单的剧情,《安妮特》更出彩的是它的形式
一部超越歌舞片(边界)的歌舞片。
建构了三层“戏中戏”,从一开场就开始玩:
导演本人带着女儿真人出镜,对着录音棚里的演员,也是对着观众说了一句,可以开始了吗?
——这是第一层,现实时空,也是我们这些观众所在的维度。
音乐起,演员(也是本片全部音乐的作者火花兄弟)唱着歌:So May We Start?
这时,火花兄弟走出录音棚,主演入镜,他们此刻还是自己的真实身份,演员亚当·德赖弗和玛丽昂·歌迪亚。
之后他们接过路边的剧组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衣服,化身片中角色。
——这是第二层,戏剧时空。
注意俩主演的身份,一个脱口秀演员,一个歌剧女高音。
当电影把镜头给到舞台,两人开始自己的表演。
——这是这三层,戏中戏时空。
更有意思的是,卡拉克斯在这三层时空之间的模糊处理。
从第一层到第二层,他用了一个完整的长镜头来完成切换,两层时空就此无缝衔接,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溶解。
三人分道扬镳,从演员转换到角色。
亨利在表演脱口秀的时候,一开始我们站在现场观众的视点去观看他的表演,但一不留神,亨利就和观众互动起来了,观众成为亨利的伴唱。
安在歌剧演出中,一开始她身处剧场舞台上虚拟的森林,但她一转身,却踏入了真实的森林之中。
第二层和第三层时空合二为一,而观众被排挤在外,回归到第一层现实时空。
换句话说,导演用各种技法在故意提醒你:
你在看电影。
为什么导演要打造出这种间离感?
让形式压倒内容,才能减轻剧情的刺痛感。
电影中,你看到的是安妮特,是一个木偶娃娃,安娜贝尔式的傀儡木偶。
男主亨利焦躁中传递的情绪,电影一次次对女主死亡的暗示,都在给这个故事的悲剧增加砝码。
从台词,到演绎。
将这个渣男对于爱情、家庭的态度,从相爱时的忠贞,到安妮特到来时的焦虑,再到嫉妒妻子,迁怒家人,最后彻底疯魔。
都展现得明明白白。
电影中有一个外化的展现很传神。
亨利把妻子和孩子带给他的不安编成了段子,上台表演。
他臆想挠妻子的脚板心,把她挠死。
挠完之后,还试图挠死自己。
这一幕充分展现了这个男人的病态。
他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
却首先想迁怒别人,用伤害他人来获得快感与解脱。
最后发现没有办法,再用自杀去逃避。
可怜,自私,胆怯。
什么是渣男?卡拉克斯拍出来了。
但注意他的提醒:
这是在看电影。
真的吗?
对于导演来说,《安妮特》最动人的,是电影之外。
03
有的导演,一生都在拍同一部电影。
卡拉克斯即是如此。
因为他总是在拆解和重组自己。
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被拍的那个自己,可能是同一个人吗?
他的前三部电影里,男主角的名字都叫亚历克斯,而这正是卡拉克斯的原名。
△ 卡拉克斯原名亚历克斯·奥斯卡,他把自己的名字字母打散重组成了现在的名字
真实的他看似消失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实际上,你细看,真实的他从始至终藏匿其间,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到破译他密码的路径。
他的每部电影里,都有他自己某一面的投影。
《安妮特》里,亨利喜欢骑摩托车,这其实是卡拉克斯年轻时的爱好。
这不是卡拉克斯第一次在自己的电影里表现这一点,《坏血》就有。
还不是,演员和卡拉克斯本人在外貌上都有些许的相似。
把他拍成渣男,绝不是偶然。
《安妮特》与其说是一个批判渣男的歌舞片。
不如说是导演卡拉斯科,对自己一段过往人生的忏悔书。
卡拉克斯有一个前任名为叶卡捷琳娜·戈卢别娃——他前作《宝拉X》的女主角,她在2011年自杀了,据说是因为抑郁症。
卡拉克斯在《神圣车行》的片尾就表示那是献给她的电影。
前作献给前妻,而这部新作则是献给女儿。
卡拉克斯和叶卡捷琳娜共同抚养了一个女儿,就是影片开头出现的那位。
注意到了吗?
两个安妮特logo的配色互换了,象征着安妮特成为了截然相反的另外一个人,获得了新生。
而之前一直处在木偶形态的安妮特,最终也“活”了过来,化为人形。
它讲的是一个木偶的觉醒历程。
这对应了卡拉克斯对自己女儿的某种期许,不受自己的庇荫也好束缚也罢,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
情感上,这是一部充满了愧疚感的电影,是卡拉克斯作为父亲写给女儿的道歉信。
他把前妻的死揽为了自己的责任,就像电影里讲的那样,他或许宁愿是自己杀死了她。
而他也觉得自己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冷落了女儿,甚至存在对女儿的剥削,就像亨利与安妮特。
因此,他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尾。
安妮特在她的谢幕演唱会上,没有唱歌,却用脱口秀的方式举报了自己的父亲杀人的罪行。
这是一个最黑色幽默的笑话。
安妮特以弑父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从这个角度看,《安妮特》无疑是卡拉克斯最温柔的一部电影。
他想尽了办法暴露又隐藏自己。
你能从中看出两种理念的碰撞。
两种演员身份,脱口秀演员和歌剧演员,本身就代表了两种理念,脱口秀演员意味着你离观众很近,你要去讨好观众,逗笑他们。
歌剧演员则相反,歌剧演员意味着你离观众很远,你不需要取悦他们,你不需要俯下身来跟他们交流,你只需要高高在上地自我表达便能征服他们。
有趣的是,亨利和安所做的正好相反。
亨利内心里对取悦观众没有兴趣,他要的是征服观众,因此他不断在他的段子里挑衅、冒犯观众,而不是像他的同行们那样俯下身来取悦观众。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他把自己打扮成拳击手,就像《愤怒的公牛》里的罗伯特·德尼罗。
但他重拳相向的不是别人,就是观众。
他骂观众文盲,向观众露出他的屁股蛋,佯装被枪击……
起初,观众还吃这一套,但在亨利越界表演了他害死安的过程之后,观众抛弃了他。
观众对亨利的背叛一半是因为观众意识到了亨利的挑衅心理后而产生的戒备,一半是因为观众对安这样一个完美女神的偏爱。
所以亨利对安嫉妒得发狂,以致于他变成了罪犯。
这种罪恶感本质上是,卡拉克斯的愧疚感在这个故事空间中荡开之后,传回来的回声。
《安妮特》某种程度上就是卡拉克斯的告解。
他年轻过,激烈过,傲慢地想要征服观众,为了完成电影不择手段。
还记得他最初如何开始拍起电影的吧?
他买了一台16毫米摄影机,而这笔钱其实是他从老板那里偷来的。
后来拍长片拉不到投资,白道走不通他就走黑道。
他去忽悠黑帮头目做他的制片人,常规套路是先提出要一个小数目,然后拍着拍着不断要求追加预算。
但他现在老了,也温和了,宁愿用自毁的方式和自己和解。
即使自我袒露到如此程度,但等全部情绪倾泻而出之后,他又意识到了这种暴露和我们的窥探。
卡拉克斯在镜头后记录了一辈子爱情。
到最后,他却决定亲手杀死那个把爱情当作全部的自己。
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卡拉克斯为什么要提醒观众,这是在看电影?
因为《安妮特》拍的不是电影。
是羞愧,是逃避。
最终,他让亨利替他说出了自己的内心防备:
别看了。
这爱情片主角死掉的模样。
当然,以上只是Sir的个人解读,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你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
正如卡拉克斯自己所说:
电影是一种体验
生活是一种体验
去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