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妈妈打电话,说到老家那边,今年的行情真的不好,很多服装厂都做不下去了,勉强还在支撑着的,也是干几天歇几天,订货量比之前少了一大半。
疫情发生的这几年,好像每个人都生活得挺不容易的。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收入都大幅度缩水了。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场疫情,才让我们开始关注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事情,例如健康的重要性,例如知足常乐,例如存款的重要性等等。
人往往就是这么奇怪,好像不经历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就很难悟出生命的本质来。
但有些事情,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
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记得王源在《我是唱作人》舞台上唱这首歌的时候,问底下的粉丝,他们看到的自己是不是很亮。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他说,可我看底下的你们,是黑的。
这就是角度不同产生的差异。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不一样,需要应对的挑战也不一样,所以呀,你是不能拿自己的认知感受去揣度别人的。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段故事,无法述说,只能在深夜里泪湿枕头,独自承受和消化。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所谓的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罢了,于己惊天动地的伤,于人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
试图让别人理解你,不过是一种徒劳。同样,你无法做到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也最好不要轻易妄加评判。
你以为的做不到,只是没有到绝境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张幼仪在嫁给徐志摩之后也只想做一个相夫教子的传统女子,可在遭遇了徐志摩的狠心抛弃之后,她继续完成学业、经营服装公司、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活得比谁都要精彩。
这个世界不存在“不会”这回事,当你无依无靠时,自然什么都会了。
没人会真的在乎你的落魄和孤单,但很多人都会仰视你的辉煌和成就
我们常常会因为害怕丢脸而不敢去做一些事情,但其实不过是自己在庸人自扰罢了。
想想看,假如某天你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摔了一跤,你觉得太丢脸了,但身边的路人根本不认识你,不会因此驻足,更不可能在意你摔倒这件事情。
就算是马云,如果他没有今天的成就,谁会在意他曾经三次高考失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抛开那些无聊的身外之物,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是王道。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马拉松比赛中,只有跑到最后、完成了赛程的人才会获得纪念奖牌,其他的,哪怕你距离终点只有100米,也依旧是输了。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个道理: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永远不要忽略“幸存者偏差”
有100个人,在他们的面前摆着一道门,这道门很重,需要用力推才能推开,而其中有一半是生门一半是死门,也就是说,这100人中,有一半的人会死,一半的人能够活下来。
然后再往前走,还剩下50个人,其中依然是一半的生门,一半的死门,最后剩下25个人。继续往前,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人,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这时候你问这个活下来的人,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可能会告诉你,你只要一直往前走把门推开就可以了。
但前面依照他这样做的100个人,有99个都死了。如果我们按照他的经验,大概率也会是这99人中的一员。
这样的例子很多,生活中当别人想要跟你推销某件东西,传达某个观点时,往往都会说,“你看xxx,就是按照这个方法xxx”。
不要冲动,先看看xxx是不是那个所谓的幸存者。
努力培养全局思维,我们才不会被“幸存者偏差”带到沟里。
学会闭嘴比开口更重要
海明威说过,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生活中,我们总是急于去表达自己,但一直说话的话是没办法停下来思考的。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够累了,没必要再过多插手别人的事情。
而且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跟你不一样的就错了,有时候你以为的善恶之态其实一直在反转反转再反转,所以不要随便去指正或者指责。
风会吹起很多狂沙,你不要随着起雾,先保持沉默,才能看清每一粒狂沙的正邪之态。
赞美比诋毁更有力量
人可以防御他人的攻击,但对他人的赞美却无能为力。
弗洛伊德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准则。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真诚的赞美,跟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他人的赞美,我们也要留一份心眼,避免被精心设计的“赞美”冲昏头脑,从而变成别人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
所谓门槛,能力够了是门,能力不够是槛。
上学的时候有分数线,找工作的时候有招聘条件,工作后有评级规定......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设有门槛,不合条件、不够优秀的人,都会被现实关在门外。
不过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走向。
这个世界对待优秀的人,还是会温柔很多的。
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之前看《人生七年》,有几个孩子,从小就有一套可视化的生活规律,接受良好的教育,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而且也一步步按照规划在实施着。
例如,21岁的时候,他们都如愿上了自己想要的大学。接着,他们成为令人羡慕的上流阶级人士,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而他们的孩子,也将延续这样的生活,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所以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无意义的,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你输,孩子就输。
与其从小逼着孩子做一些同龄人都在做的事情,不如想想你能帮他改变些什么。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下一次
上学的时候让你好好学英语,你说以后有机会再学吧,后来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却因为英语不过关黄了;
小的时候让你好好学游泳,你说以后有机会再学吧,后来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能被迫拒绝......
生活中真的没有那么多的以后,想做的事情有机会还是趁着做吧。
要知道,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