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说过,学历就是找工作的门槛,学历是财富的敲门砖,有了学历才有面试的机会,诸如此类的话让我们心中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面对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也是不在话下。
但时过境迁,当我们从学校的象牙塔走进社会、参加工作,会发现学历的价值好像被高估了,从高中到大学,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公认的学霸和高学历人才,读书期间他们仿佛众星捧月一般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赞。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高学历的同学中间也有不少人还仍然处于待业状态,依靠着父母勉强度日,仿佛除了手中紧握那一张学历,一无所有,似乎高学历看上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下面就让我们从多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高学历的人,奋斗一生却依然贫穷。
在我们的上一辈,我们父母年轻时所处的时代,学历的含金量确实是很高的,大学生作为稀缺资源是社会难得的人才,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如果父母双方作为高知分子,那么生活大概率是会比较富裕、家庭生活也会比较和谐。
但反观目前的就业环境,高学历的学生已经趋于饱和了,不再是稀缺的人才,企业的招聘门槛虽然也提高了很多,但人才失业的情况也是十分普遍的。
相比之下,反而很多低学历的人不仅仅有好的工作,每年的收入还很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我们寒门苦读数十年付出并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但似乎这一切也都有迹可循,毕竟无论是从小学到大学以至更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等等的求学经历,老师、教书、书本都没有教会我们如何赚钱,甚至老师和教授也不知道如何赚钱。
坦白来说,应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来一个普通劳动者,如果仅凭书本上所掌握的知识就想破解财富密码,跳出原有的阶层、拥有超过一般人的财富,无异于本末倒置,这难度是很大的。
此外,在当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模式之下,我们一直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去牢记书本上的知识是我们最常采用的办法,这对于应付考试来说无疑是效率最高、最有效的。
但一旦面对社会中的种种现实问题就显得有些太单薄了,这也是为什么“小镇做题家”的频频出现。
而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有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历,而是经验。
一些富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企业更倾向于去找一些富有经验的成手去做,大学生们面对着复杂的工作难度和微薄的薪资水平,也难免会望而却步。
一些富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企业更倾向于去找一些富有经验的成手去做,大学生们面对着复杂的工作难度和微薄的薪资水平,也难免会望而却步。
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不一样,有些专业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就业的时候更看重个人能力,单纯学习理论知识难以应对纵横交错的实际情况,再加之企业如果有末位淘汰制,就难免要面临被淘汰的窘境。
但毋庸置疑的是,高考是成功的捷径,高考可以让财富能够在代际之间传承流转,成为穷人的上升渠道,拥有改变命运的几率,但高考的重要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决定一生。
关键就在于高学历者能否守着优势节节高升,低学历者能否加倍努力弯道超车。
哪怕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停止学习而无法顺利毕业,即便是获得了斯坦福和伯克利的博士学位,也可能因为不能将知识转变成财富而潦倒一生。
考上好大学固然重要,但是能否利用好大学这个平台,珍惜来之不易的优势,并且在每一天都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才更为重要。
其实大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就步入了稳定的生活中,可能是因为日复一日繁琐的生活,也可能是因为加班带来的筋疲力尽,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勇气。
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的高学历已经最够优秀了,相比于一些低学历的人员更有优势,由此对自己产生了懈怠,最后的结果却是低学历的人员比高学历的人员更加努力,个人能力更加优秀。
反观那些在社会上挣了钱的人,其实都是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新的知识,发展了自己的眼界,即便是短暂地获得了成功,他们还是会继续通过观察社会的走向,不断地为自己充电。
从而掌握更多赚钱的资源和渠道。每年一到毕业季,就有规模庞大的应届毕业生走上社会,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如果不保持节奏随时更新,难免会落伍,公司企业都会倾向花更少的钱招聘更年轻更廉价的人。
在这里我们不是倡导读书无价值论的导向,相反,我们鼓励大家要终身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年轻人一听到终身学习就会感觉到厌烦,毕竟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到博士生,我们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现在还要求我们终身学习,这感觉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
但越是集中在财富的金字塔尖,终身学习的人比例就越高,那些起点更高、更有钱、更聪明的人也都还在坚持着终身学习。说到底,能否赚得高薪,学历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需要人脉、人情世故、家庭资源、专业技术、职涯选择一堆综合因素,才能最终决定一个人能走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