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无非就是想生活过得更好,实现阶层的跃迁。许多人误以为,只要自己能赚更多的钱就能实现阶层的跃迁。
不可否认赚更多的钱,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但却不一定能实现阶层的跃迁。每个阶层都有一层固有的屏障,若突破不了屏障,一样无法实现阶层的跃迁。
有位朋友,2000年前一直在做煤炭生意,当时煤炭行情一路直上,他也赚得盆满钵满,可是据他说,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把他当成“暴发户”,与那些大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想要实现阶层跃迁,赚钱的确是一条相对有效路径,但却不能保证必然能融入其中,关键在于你的思维模式,是否能够与之匹配。
01.筹码是核心因素
阶层就像牌局,你手中有多少的筹码决定了你进什么样的场。就像你手中只有100块,输了这100,就没有翻盘点机会,而手中有1000块的人,输掉100,还能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这不仅仅只的钱,而是能够翻盘的机会,比如,专业技能、人脉圈子、价值……这些都可能成为你翻盘的机会。
手中的筹码决定了能进怎样的阶层,阶层越高的人也就越精明,别想着空手套白狼,《三十而已》中顾佳茶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按理来说她的生活不错,但想要挤进更高的圈子,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危机。
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为难了别人,作践了自己,因为别人手中有足够筹码,而自己可能就需要倾尽全力。这更像是拖拉机在高速路上,哪怕倾尽全力,也一样是力不从心。拥有的筹码决定了在何种阶层更加游刃有余。
02.利他的就是利己
说到“利他”不少人第一反应一定觉得是毒鸡汤,其实曾经自己曾经这样以为。不过,问自己一个问题:凭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向上兼容难,向下兼容易。”可别人为什么要向下兼容?或者说愿意带你一起玩?
被需要才是关键,或许你能优秀,但你的优秀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就像喜欢吃肉的人觉得吃素不爽,而素食主义者觉得吃肉就是痛苦。
况且人的优越感来自于他人的反馈,比如,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这些反馈来自于他人,优越感也会油然而生。
那么利他的过程,不仅自己会获得正面的反馈,还能从中获得更多好处。你对领导有利,领导就会将资源倾斜于你;你对同事有利,同事就会给你更多的协助;你对合作伙伴有利,合作伙伴才会以你为主导……
所以说,利他就是利己,无非不过就是先后次序而已。就像先工作后拿工资一样,想获得先付出,想获得先利他。
03.动态的思考模式
人们总是以静态的思维去判断未来的事情,这是一种常态,用过去的经验去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用固有的思维考虑问题。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说起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以质疑的眼光去对待。比如,2000年初网购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屑一顾,总认为实体店更加靠谱,可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冲击了实体店。
再往前延伸,当时谁能想到除夕夜几十亿条的短信,现在短信功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最大的作用就是收验证码。
只有保持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用动态思考模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时代在不断地迭代,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做什么样的事业,都必须要用动态的思考模式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就像许多职业可能未来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许多行业也会逐渐没落,用动态的思考模式,才能抢占先机,让自身价值被别人需要。
04.成长的思维模式
人们总有这样一种心理,达到某项目标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比如,经常能听到同事说“如果我中了500万,那我就可以不上班了,光利息就是一年辛辛苦苦的工资了。”
想必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但就像80年代初时,人们说起“万元户”一样,好像成为了万元户就足够了,可现在谁家不是当初“万元户”呢?这与动态思维分不开,但这里想要强调的是成长,才是不断跃迁的路径。
这世上没有所谓一劳永逸的事情,可以在达到目标稍作停留,而这个停留也不过就是反思与回顾的过程,整装待发重新开启新的一段历程起点。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如果你停下意味着在未来就会被淘汰。人们之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我,就是在达成目标后停留的时间太长,在这个停留的过程中,没有设定新的目标。
就像学生时代,从小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之后,很多人就像脱缰野马,在没有束缚下逐渐迷失自己,到毕业后才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对于职场人,提拔了之后,就不再进取,反而由于“怕失去”的心态,让自己止步不前,直到被后浪拍在沙滩上……